土壤養(yǎng)分是決定作物能否茁壯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,因為農作物生長的根基在土壤里,而植物養(yǎng)分有60%~70%是從土壤中吸收的。農作物吸收利用較多的氮、磷、鉀,也叫做大量元素的的養(yǎng)分是土壤養(yǎng)分的主要類型之一;而另外一種中量元素像硅、硫、鐵、鈣、鎂等,土壤含量相對較多但農作物需要卻較少;第三種微量元素像銅、硼、錳、鋅、鉬等土壤里含量很少、農作物需要的也很少!
土壤中包含的上述營養(yǎng)元素,是農作物生長發(fā)育所必需的養(yǎng)分,當土壤中某些養(yǎng)分過少或者過多都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,因此我們要使測土施肥儀進行合理的施肥,使用測土施肥儀步驟如下:
采集土樣是首要步驟,需要注意地點選擇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。土樣采集一般在秋收后進行,取樣深度一般在20厘米,若種植作物根系較長,可以適當加深土層。如果地塊面積大、肥力相近的,取樣代表面積要放大一些,采集土樣是平衡施肥的基礎,如果取樣不準,便從根本上失去了平衡施肥的科學性。
第二步是土壤化驗,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五項基礎化驗,即堿解氮、*鉀、*磷、有機質和pH值。這五項之中,堿解氮、*磷、*鉀,是體現土壤肥力的三大標志性營養(yǎng)元素。土壤化驗要準確、及時,根據需要可針對性化驗中、微量營養(yǎng)元素?;炄〉玫臄祿崔r戶填寫化驗單,并登記造冊,裝入地力檔案,輸入微機,建立土壤數據庫。
第三步,確定配方。首先要由農戶提供地塊種植的作物規(guī)劃的產量指標。農業(yè)科技人員根據一定產量指標的農作物的需肥量、土壤的供肥量,以及不同肥料的當季利用率,選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,以便農戶按方買肥,然后“對癥下藥”。
第四步,加工配方肥。配方肥料生產要求有嚴密的組織和系列化的服務,科學配肥由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部門統(tǒng)一建立配肥廠。五是按方購肥。一定要認真解決過去出現的“只測土不配方、只配方不按方買肥”的問題,不斷提高科學化水平,全面落實平衡施肥操作程序。掌握好施肥深度,控制好肥料與種子的距離,盡可能有效滿足作物苗期和生長發(fā)育中、后期對肥料的需要,科學施肥這是第六步。田間監(jiān)測,詳實記錄,是使用測土施肥儀的第七部,而修訂配方確定肥料配方,使平衡施肥的技術措施更切合實際,更具有科學性,是其第八步驟。
通過上述的介紹,我們了解到了使用測土施肥儀的基本八個步驟,實踐證明,通過使用測土配方施肥,合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5%-10%,增產率一般為10%-15%,高的可達20%以上,不但能夠提高化肥利用率,改善農產品質量,也是一項增產節(jié)肥技術的實施!